目錄 Index

消費小百科

理性消費品牌 vs 品質消費者權益環保小知識

商品真偽及來源

潮人潮話

影音電玩

飲食文化穿戴時尚

家居品味

平面地圖


點擊下圖檢視放大地圖及各層商戶所在位置。


basement

ground floor

first floor

2nd floor

顧客情報 Shopping Tips

Shopping Tips

我們建立這網站,目的是為推廣紅磡廣場全體業主和商戶的業務,並借助這渠道提供免 費資訊給予本商場的顧客甚至來自其他地區或外地的消費者,所有網站的設計及維護工作,都是義務性質。由於不是服務單一客戶,而是以商場全體業主及商戶長遠 利益為依歸,故此在資訊處理上,深信能確保持平中肯。在消費者的權益方面,我們亦有兼顧,並提供有關官方網站的連結,但由於這些網站的資料已極為完備,我 們不欲多作重覆,相反地,從商戶角度出發,表達商戶、特別是小規模經營者意見的渠道卻非常少;我們恥與無良商人為伍,但亦不能接受不合理的消費者霸權行 為,事物往往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兩者皆不是我們希望見到的。所以我們以公平貿易、互惠雙贏為 原則,並提倡理性消費,反對社會上鼓吹超前消費,竭澤而漁的營銷手法,向業戶及消費者提供另類資訊,並從交流互動過程中,尋求改善;任何意 見,請電郵至 "hhcc@um-gallery.net"。



消費小百科
shopping tips




理性消費ABC
rational consumption
  • 莫以價廉或大減價為理由購入非必要物品,生意人當然希望客似雲來,但有道德良心的商人都不願見到顧客事後後悔的面 容,亦樂意跟顧客建立良好而長遠的關係。
  • 品牌通常是質素的保證但並非絕對,如質素相若而因品牌而出現差價,須自行衡量自己的預算和品牌的價值。
  • 貨比三家是精明消費者所為,特別適用有品牌及相同規格型號的產品,但對非標準化的服務便須要小心比較,更要提防隱藏 性收費。
  • 光顧有良好信譽商號。
  • 甜言蜜語可能是促銷手法,負責任及專業營業員對產品的介紹理應持平中肯。
  • 莫為儲分而以信用咭簽賬購入非必要或預算以外的物品。
  • 簽賬時確定能在截數前清繳賬單,超前消費是欠下巨債的最主要原因,最終巨額的利息反而損害消費能力,對買賣雙方,皆 沒有好處。
  • 如已欠下大量信用咭數,據個人債務顧問所建議,最明智是即時剪掉信用咭,直至還清債項。



品牌 vs 品質
  • 精明消費者不應盲目相信名牌
  • 除以優良質素及售後服務確立品牌地位的名牌外,亦有以 巨額廣告費宣傳及邀聘名人作代言人而「速成」的名牌,消費購物前多做功課,增加對所購商品的認識才能作明智決定。
  • 代工生產盛行,不同品牌產品,可能都是同一生產商生 產,細心留意,常有驚喜。
  • 品牌背後,常涉及售後服務,故選購耐用物品時,如確知名牌能提供更佳保養及支援,在溢價並非太高請情況下,仍值得考 慮。
  • 官方機構,獨立組織及傳媒都經常進行產品測試及比較,這些報告通常比廣告客觀和真實,多閱讀有助判斷。
  • 對品牌有職業或個人特殊需要的,則必須自行衡量得失及財力。



商品真偽
行 貨與水貨(平行進口商品):

平行進口貨品,或平行輸入貨品,俗稱水貨,一般指沒有經由正式代 理商入 口的貨品,相對的經由正式代理商入口的貨品則俗稱行 貨。 水貨不是假貨(雖然有時有假貨冒充水貨),水貨也是原裝正貨,只是沒有經由總公司直接或間接授權的代理商入口。水貨的售價一般比行貨便宜,這可能是由於貨 品在不同國家的價格有差距,或水貨商的成本較行貨為低。但如果該貨品在銷售地仍未推出,水貨的售價則可能比原產地為高。
水貨與行 貨的分別一般在售後服務上,行貨電 子電 器產品一般都附有有期限的免費或收費保 修服務,由代理商提供。水貨則可能完全沒有保修服務,或由水貨入口商提供。但通常這些保養,只是在貨品損壞時由水貨入口商代為把貨品運回輸入國作 維修。
視乎各地法律而定,某一商品的水貨在某國家或地區可能被禁止銷售。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Parallel_import)

真 品與膺品:

「品牌」不是「商 標」。 「品牌」指的是產品或服務的象徵。而符號性的識別標記,指的是「商標」。品牌所涵蓋的領域,則必須包括商譽、產品、企業文化以及整體營運的管理。因此, brand 不是單薄的象徵,乃是一個企業總體競爭,或企業競爭力的總和。品牌不單包括「名稱」、「徽標」還擴及系列的平面視覺體系,甚至立體視覺體系。但一般常將其 窄化為在人的意識中圍繞在產品或服務的系列意識與預期,成為一種抽象的形象標誌。甚至將品牌與特定商標劃上等號。
人們從品牌的經驗因素上辨別一個品牌的心理因素。經驗因素通常由品牌的使用經驗構成,心理因素則由品牌的形象,即由與產品或服務相關聯的一切信息和預期所 創建的符號性的標識。
品牌的意義: Philip Kotler 行銷管理大師說:品牌的意義在於企業的驕傲與優勢,當公司成立後,品牌力就因為服務或品質,形成無形的商業定位。
品牌首先是獨佔性的商業符號,也就是商標 然後,這一符號需要被人所認知,也就是具有意義。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Brand
膺品是不法商人偽冒品牌持有人製成的產品,質素自然沒有保證而售後服務亦自然欠奉。

真 品與盜版:

盜版指在未經版權所有人同意的情況下,對其作品、出版物進行複製、再分發的行為。在很多國家和地區,這種行為被定 義為侵犯知 識產權違 法行為,甚至犯 罪行為,會受到所在國的處罰。盜版出版物通常包括盜版書籍、盜版軟件和盜版音像作品。
在香港,沒有正式授權下所製造的產品,俗稱為老翻。
盜版出版物由於逃避了所在國應繳的版 稅,通常也不需要進行產品的研發,所以價格往往比合法的出版物要便宜,故而往往受到發 展中國家民眾的歡迎,也實際地為發展中國家人民提供了一種較為廉價的學習、應用發達國家文化技術的途徑。盜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發 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以知識產權為名的剝 削,但同時它也傷害了發展中國家本國企業和個人的產 品競爭力
~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http://simple.wikipedia.org/wiki/Copyright_infringement


冒 牌與影射:

影 射(passing-off) 不同冒牌(counterfeit/fake),是指模仿對方的商品或者以類似商標令公眾產生混淆;誤以為是該製造商或品牌擁有者的產品,從被影射者角度 來說,需要極有力證據證明本身商譽的價值和由影射帶來損失才能有勝訴機會,另?#26041;面,?#20123;商業對手或職業索償者則濫用這指控 (lawsuit abuse)來打擊競爭對手或進行法律訛詐,由於界線模糊,生產商、各級經銷商以至消費者,都防不勝防,加強通報和教育是最沒有爭議的方法。

環保小知識

塑膠與環保問題

plastic自面世以來,塑料得到廣泛應用,但同時亦產生嚴重的環境問題。塑膠垃圾難以自然分解,導致固體廢物的增加;若流入海洋中,亦會 導致海洋生物誤食、窒息、中毒等,影響海洋生態;焚化塑膠垃圾亦會造成空氣污染,部份塑膠,如聚氯乙烯(PVC)和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s)在某些條件下或會釋出有害物 質或內分泌干擾素,危害生物的生育機能。因此,減少使用塑膠成為環境保護中一項重要的工作。

回收分類標籤

為方便塑膠的回收,美國塑膠工業協會(The Society of the Plastics Industry, Inc., USA)提出利用塑料類型來分類的標籤系統:「合成樹脂識認碼」(Resin Identification Code,常譯為「塑膠材料編碼」或「塑料編碼」)。可回收的塑膠容器均會附有一個以三個箭號圍繞而成的三角形 標籤,標籤上會表示塑料的類型。

中國國家標準(GB18455-2001)規定,體積/容積超過100毫升的塑料包裝製品或塑料容器必須直觀標注塑料回收 標示:

標誌 縮寫 名稱 用途
1-PET PET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亦常被稱為聚酯 常見於寶特瓶
2-HDPE HDPE 高密度聚乙烯 常見於洗劑容器、牛奶瓶、超級市場膠袋
3-V PVC 聚氯乙烯 常見於管道、戶外傢具、雨衣。
4-LDPE LDPE 低密度聚乙烯 常見於牙膏或洗面乳的軟管包裝。
5-PP PP 聚丙烯 常見於瓶蓋、吸管、微波爐食物盒。
6-PS PS 聚苯乙烯 分為未發泡或已發泡。未發泡即保麗龍,常見於部分飲品(如益力多)容器;已發泡即俗稱的發泡膠,常見於包裝用膠粒、一次性保溫膠杯、包裝凍肉盛器、飯盒
7-OTHER OTHER 其他可回收利用的塑料製品 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乳酸(PLA)、尼龍(Nylon)及玻璃鋼(FRP)、雙向拉伸聚乳酸薄膜(BOPLA)等。


但很可惜,塑料的回收并不容易,推行成效亦不理想。与金属回收比较,塑料回收最大问题是难以用机器进行自动分类,工序牵涉大量人力。除了容器通常以 单一塑料造成以外,不少塑胶制品皆以多种不同材料装配而成,将其解体的成本可能比回收得来的塑料价钱高。而且,部分种类的塑料回收没有经济价值,例如发泡 胶。这类塑胶垃圾通常会被掩埋或焚化。

现时,美国回收塑料占的比重很低,只有5%。

可分解塑胶

用可降解的淀粉塑料制造的餐刀,叉子 和匙。
用可降解的淀粉塑料制造的餐刀,叉子 和匙。

可分解塑胶能于阳光下分解。亦有于塑料中加入淀粉使其更易于生物分解,但分解仍不完全。亦有人利用基因改造细菌产生完全可生物分解的塑料,但成本仍高昂。德国巴斯夫公司(BASF)研究出一种称为Ecoflex的可生物分解塑料, 用于食品包装。以上的可分解塑料由于成本问题,因此鲜有使用。而这种塑料必需曝露于空气的情况下才能分解,因此若被掩埋,仍然会导致固体废物的问题。

其他問題


塑料生產商常在包裝上含糊地稱產品為樹脂,即使明明是人精/人造樹脂/合成樹脂。一般人很易受誤導以為是天然樹脂而放心購買和使用。許多生產商也未有清楚 列出製造產品時加入的各式有害化學品。

由於塑料大量生產,價錢便宜,顏色選擇多,所有人們也大量使用塑料用品,以致常在未了解某些塑料的實際特性的情況下不當地 使用塑料。例如,有些塑料 不宜加熱或用來存放酸性飲品食品,有些塑料不宜受陽光照射等,否則成份會不穩定而釋出。由於無即時危險,以致塑料產品中各種有害物質已從不同途徑,尢其是 飲食,進入和污染人體。


~ 資料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Plastic


電子廢物回收:


什 麼是電子廢物?

電子廢物指被丟棄的各類家庭電器及電子產品,例如電腦、冷氣機、洗衣機、雪櫃、電視機、影音設備、電飯煲、電水壺等。

每 年,香港共產生約7萬公噸舊電腦及電器。部分舊電腦及電器仍可正常操作,應盡量重用,以善用資源。此外,很多物品含有可回收的零件及物料作回收再用或再 造。事實上,大部分舊電腦及電器會被回收商收集及循環再造,但仍有部份會被棄置在堆填區,浪費寶貴的堆填空間。此外,由於很多舊電腦及電器含有有害物質, 處理不當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潛在危險。


電腦產品:

我們更換電腦,應盡量把舊電腦循環再用和回收再造。電腦所含的零件和物料,例如金屬和塑膠等,其實可以回收再用。一些廢棄 的電腦只要修理妥當,更可翻新成二手機再用。

為減少棄置在堆填區的廢電腦和電腦配件,環境保護署(環保署)在二零零三年一月起試行一項回收計劃,回收和處理的廢電腦和電腦配件約有15萬件。試驗計劃 已在二零零七年十二月底圓滿結束,取而代之是現正推行的電腦回收計劃

電腦回收計劃(回收計劃)是一項自願參與的生 產者責任計劃,由電腦業界資助,旨在提供一個環保途徑去管理電腦廢物。推行回收計劃的另一目的,是提高公眾對減少、再用和循環再造電腦廢物的意 識。

回收計劃的運作是由參與的電腦產品供應商和香港電腦商會的代表組成的委員會指引推行。回 收計劃的名譽會員,包括三個環保團體(地球之友、綠色力量和大埔環保會)的代表和環境諮詢委員會廢物管理小組主席。環保署擔任計劃的顧問及協助宣傳推廣。

回收計劃會將收集所得的舊電腦產品進行翻新和循環再用。並與慈善團體-香港明愛合 作,將仍可操作使用的電腦翻新,然後轉贈給有需要人士;而餘下的舊電腦則會交由回收計劃指定的回收商拆件,以回收有用的零件和物料供循環再造。

舊 電器回收試驗計劃

每年,全港扔掉超過150萬部電腦及電器用品。部分被棄置的電腦及電器仍可正常運作,可 作二手用途。此外,這些物品均含有有用的零件及物料,包括金屬及塑膠等,可以回收再用或再造

全港性的回收試驗計劃旨在通過回收舊電器及電子產品作循環再用或再造,以減少棄置的廢 物。本年度,環保署委託聖雅各福群會舉辦這項回收計劃,集中回收十項 指定物品:電視、雪櫃、洗衣機、影音器材、微波爐、電風扇、熱水壺、電飯煲、冷氣機及暖爐。收集所得的電器會送到回收工場進行檢查、維修及拆件等工作。

經維修後的電器會經慈善團體或志願機構轉贈予有需要人士;如無合適受贈者,有關物品會被義賣,收益撥作計劃的營運經費。不適宜維修再用的電器會被拆開,從 中回收有用的零件或物料以供再用或循環再造。

聖雅各福群會已開放部分辦事處╱社區服務中心作為回收點。市民可將舊電器交到回收工場或任可一個回收點(見下表). 。特定的地點或屋苑亦可通過預約,安排回收服務。請致電2795 7038聯絡聖雅各福群會預約回收安排。另外,環保署的流動收集車輛收集舊電器、舊電腦、充電池及廢棄的熒光燈。收集車每星期會停放在不同地區收集上述廢棄物品。

重要事項:流動收集服務將於二零零八年三月二十九日投入服務。
如有任何其他疑問,歡迎致電2838 3111聯絡環保署,亦可電郵環保署網址:enquiry@epd.gov.hk查 詢。

資料來源: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workplace/weee_intro.htm


電池回收

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普遍以充電池作為電源供應。充電池可以重複使用,有助保護環境。但用完的充電池如不能妥善棄置,對 環境會造成影響。

雖然充電池所含的物料會危害人體健康和環境,但這些物料具回收價值,可以循環再造,製成其他產品,例如磁合金和不銹鋼。因此,回收再造是解決充電池處置問 題的上策。

現在回收充電池只是舉手之勞。環保署、業界和環保團體合辦的「充電池回收計劃」,在全港各處地點設置充電池回收點。當你的充電池不能再使用時,千萬不要隨 便棄置,應交回循環再造。

流動電話電池回收試驗計劃

隨著「流動電話電池回收試驗計劃」於二零零二年四月推出,香港展開了首個電池回收計劃。計劃由流動電話及電池製造商資助和 籌辦,並得到電訊業及環保署的支 持。這項計劃也是香港首個透過自願性生產者責任計劃推行的回收計劃,試驗結果充分證明回收充電池不但在技術上可行,亦符合成本效益。

充 電池回收計劃

接下來的工作便是擴大計劃的範圍,回收所有充電池。為此,業界(包括充電池和電器╱電 子產品的生產商、進口商和零售商)、環保署及環保團體在二零零四年年初成立一個三方夥伴工作小組籌劃細節,並在二零零五年四月九日推出「充電池回收計 劃」。

這項計劃同樣由業界資助和籌辦,是另一個自願參與的生產者責任計劃。環保署及兩個環保團體,即地球之友和綠色力量,則提供 技術和行政支援,以及負責向巿民宣傳推廣。

在計劃推行的首年,環保署共回收了13公噸廢棄充電池(相等於32萬枚),佔廢棄充電池總數大約5%。與其他國家的2 %至3%回收率相比,香港的成績相當不俗。

資料來源::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workplace/rechargebattery_intro.htm



資料來源:

環保署 - 香港減廢網站
https://www.wastereduction.gov.hk/chi/

立法會:「規管電子廢物的處理及推動電子 廢物循環回收業」動議辯論http://www.epd.gov.hk/epd/tc_chi/news_events/legco/files/e-waste.pdf

綠色和平:電子廢物的污染
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ch/campaigns/e-waste/pollution




消費者權益
consumer rights

under construction


under construction




潮人潮話




影音電玩


under construction





飲食文化


under construction





穿戴時尚


under construction





家居品味


under construction










mouseover